【劉耿僚 廖倩茹】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近這十幾年來已經陸續建立了台灣本土自己的癌症登記統計資料庫,記得以前的資訊幾乎都是國外的,尤其是美國的統計資料。所以念英文原文書或國外一些期刊時會看到口腔癌最常見位置是嘴唇,這在台灣看來就完全不對!台灣有特殊的文化:紅唇族!就是檳榔,還有保力XB、維X比、金門X高………..,導致台灣的口腔癌最常見的其實是舌癌與頰粘膜癌。另外台灣國健局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男生從25到44歲這年齡層第一名最常見的癌症就是口腔癌,看來似乎很不可思議!不過自己從事頭頸癌的臨床工作十幾年來就感觸頗深了!像昨天(9/23)兩個口腔癌手術患者一位是男性32歲,另一位是39歲,都已經是第四期(cT4aN2cM0),我就覺得國健局的統計資料還相當精準。只不過口腔癌常見於藍領勞動階級或是未婚赤腳仙,許多白領階級的家庭就相對不了解口腔癌是甚麼東西?!

其實女性也會得口腔癌,上星期五(9/17)就有一位四十六歲的女性原住民說嘴巴痛在某某診所看不好,結果我一檢查已經是舌癌第三期。雖然口腔癌是男人的癌症,但是我每年還是碰上好幾個女性的口腔癌病患,像去年那位22歲小女生的例子。

口腔癌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以及十年內發生率成長兩倍的事實,都再再警示我們提早宣導防治的必要性,以及加強培育專業治療處理口腔癌的醫事人員,像耳鼻喉頭頸專科醫師的培育訓鍊。無奈在健保制度下,外科開刀部門乏人問津,因為工作勞累苦力、容易產生醫療糾紛、健保給付費用只有美國同類手術費用的八到十分之一(1/8~1/10)。醫學院畢業生當然嚮往眼科、皮膚科等。再加上健保總額管制制度下,大醫院也很難花大錢引進最先進科技的醫療儀器設備,因為那些東西隨便就上千萬上億元起跳,因為是小眾市場的產品(只賣給大醫院,不是賣給一般上班族),再加上研發成本高,售價自然高。所以我深切的憂心:台灣的醫療技術進展速度將越來越慢,很多專業範圍甚至也已經被對岸大陸的水準超越了。

所以現在是海外的華僑生病了趕快回台灣用台灣的健保看病治病(因為費用便宜,技術水準又高),將來可能就倒轉過來了:台灣的有錢人往外跑去就醫,因為台灣醫療水準越來越落後鄰近大國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奇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