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部腫瘤,例如口腔癌、咽喉癌、甲狀腺腫瘤、唾液腺瘤的手術,面臨許多神經與血管等重要結構,必須小心謹慎保護,如果損傷的話就會遺留明顯後遺症。
包括手術後皮膚的傷口疤痕,也是許多人在意的重點。
由於現在進步神速的醫學科技,讓手術變得相對安全迅速,也減少併發症。
頭頸部腫瘤,例如口腔癌、咽喉癌、甲狀腺腫瘤、唾液腺瘤的手術,面臨許多神經與血管等重要結構,必須小心謹慎保護,如果損傷的話就會遺留明顯後遺症。
包括手術後皮膚的傷口疤痕,也是許多人在意的重點。
由於現在進步神速的醫學科技,讓手術變得相對安全迅速,也減少併發症。
現代西醫醫療科技發達進步迅速,再加上有經驗有能力的專科醫師,許多以往相對較困難的手術,現今變得安全也簡易多了。在我們耳鼻喉頭頸腫瘤外科經常發現頸部的第十對腦神經的迷走神經鞘瘤Schwannoma of Vagus Nerve就是如此。以前一些耳鼻喉頭頸外科專科醫師通常會顧慮手術後可能的神經後遺症而不願進行手術,現今則拜科技之賜,以及我們20年以上經驗的累積,與開刀能力的精進,再加上手術的天份,通常一、兩小時內即可完成摘除神經鞘瘤手術,術後隔天即可出院。也少見教科書上的嚴重併發症了。
其他還有常見的第七對腦神經的顏面神經(鞘)瘤 schwannoma of Facial Nerve、下頸部的臂神經叢神經(鞘)瘤 schwannoma of Brachial Plexus.
頸部的咽旁腫瘤parapharyngeal tumor,常常是神經起源的神經瘤。
而位於頸部的重要神經:第十對腦神經,迷走神經Vagus Nerve,長出來的咽旁腫瘤Parapharyngeal tumor,最常見是神經鞘瘤 Schwannoma。
年輕人即長這麼大的瘤,相當罕見!
"結核病是古老的疾病,至少可溯至新石器時代,在世界各地的歷史上都不乏有死於肺結核的名人,比如發明聽診器的法國醫師雷奈克、演出電影《亂世佳人》的英國演員費雯麗、日本作家石川啄木及現代俳句之父「俳聖」正岡子規,以及台灣早期小說家鍾理和等。歷代名醫對結核病都有深刻的認識。明代的李梃《醫學入門》指出肺癆六大主症為:「潮、汗、咳嗽,或見血,或遺精」。清朝人李用粹《證治匯補》對結核病的描述:「癆瘵外候,睡中盜汗,午後發熱,煩躁咳嗽,倦怠無力,飲食少進,痰涎帶血,咯唾吐衄,肌肉消瘦」。1882年,德國醫師柯霍(Robert Koch)首次發現結核菌。1921年,愛伯特·卡脈特與介嵐發明了卡介苗(BCG),用來預防肺結核,但其成效在近30年來倍受質疑[14]。1944年鏈黴素(Streptomycin)發明[15],是為第一個有效的抗結核藥物。雖然新的抗結核藥物陸續被發展出來,然而結核病仍然是棘手的公共衛生問題。" (以上引述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5%90%E6%A0%B8)
........
頭頸部腫塊大意不得!!
◎ 劉耿僚 醫師 / 光田綜合醫院 - 耳鼻喉科
大人或小孩都有可能出現頭頸部的腫塊,有時是無意間摸到發現,有時是逐漸腫大,旁人都看得出來。當您懷疑您的小孩、家人或您自己頭頸部出現腫塊時,該怎麼辦呢 ?
更新日期:2011/05/16 11:25
一名54歲的職業婦女,半年前頸部開始長出莫名的無痛淋巴腫塊,而且不斷增加,整個肩頸佈滿腫塊,摸起來顆顆分明,婦人擔心是不是癌症,到醫院求診後,確定是頸部淋巴腺遭到結核菌感染。醫師表示,這種「肺外結核」不會透過咳嗽飛沫傳染他人,因此不須隔離,透過六個月以上的藥物治療,就能獲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