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金龍/沙鹿報導

台中縣五十歲癌症患者陳志評,去年九月罹患口腔癌後,不畏抗癌艱辛,積極樂觀的面對病魔,治療過程中,他用寶特瓶製作成各種不同的燈籠。他說,得到癌症不能放棄,因為放棄等於歸零,一旦得到,要遵照醫師的指示,手術後按期接受化療,自有生機。

陳志評菸酒不沾,也不吃檳榔,但卻因為乳突瘤病毒侵入口腔黏膜上的傷口而造成感染,當時因為生活忙碌,他並不以為意,忽略了口腔內的危險病灶,直到去年九月,左邊臉頰嚴重腫大才到沙鹿鎮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看診,經醫師劉耿僚詳細診斷後,確定是罹患了口腔癌,且癌細胞已擴散到肌肉。

為了與病魔對抗,他前後接受了兩次開刀治療,下臉頰與唇部也須接受整形外科的手術重建,住院治療期間,陳志評仍不忘自己最熱愛的空瓶工藝,抽空蒐集身邊可見的瓶瓶罐罐,在病房創作。除了寶特瓶、鐵鋁罐外,布丁杯與空的點滴瓶都被他拿來利用,製成蝴蝶、蜘蛛、小螞蟻等各種不同樣式的燈籠,寶特瓶蓋則可做成象棋,讓醫院的護理人員和員工佩服不已。

樂觀的陳志評並未被病魔打倒,他說,因為放棄等於歸零,拚過就是我的,患了癌症不要懼怕,也不要太緊張,以平常心對待,並且耐心接受長期的治療,一旦病情得到控制,就有生機。

他說,七年多前他為了做燈籠給當時才讀國小個兒子,而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與興趣,只要一看到還可以利用的廢棄瓶罐,他就會蒐集起來作為日後的材料,經過特別加工處理後,製作成各種手工藝品或造型燈籠,許多親朋好友看了都愛不釋手。

社工人員認為,製作燈籠轉移了他對病痛的擔憂心情,醫師也表示,陳男的口腔癌已經是三到四期了,他的樂觀態度,對病情有很大的幫助。

耳鼻喉科劉耿僚醫師也提醒民眾,乳突瘤病毒可能會透過皮膚黏膜傷口或蛀牙侵入、潛伏於人體中,如果當事人的生活作息不正常、過度疲憊或壓力過大時,免疫系統降低也易引發感染,甚至造成口腔癌,因此良好的口腔衛生與生活習慣不可少,健康生活必須由小地方做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奇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