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之臨床分期介紹

目前絕大多數腫瘤分期在國際上皆以TNM來進行腫瘤已經進行至第幾期之認定,其中T代表”Tumor Size”,即腫瘤本身的大小幾公分。N代表Node,即淋巴結腫大,代表局部淋巴結轉移的有無與大小。M代表”Metastasis”,即遠處轉移之有無。由TNM這三個參數來決定患者是第一至四期中(Stage I~IV)的那一期。

在口腔癌中,腫瘤本身大小(T)、頸部腫塊的出現與否和大小(N)、有無遠處如肝肺骨骼等之轉移(M),決定了患者於診斷後是屬於那一期別。而決定了屬於那一期之後有什麼用處呢?這就是我們常聽說的:某某患者是晚期或末期(第三或四期),預後或治療結果將不理想,請家屬得有心理準備。或者:某某患者是屬於早期(第一或二期),應該積極接受治療,完全治癒的機會很大。也就是說,分期之後,可以幫我們預測患者未來的可能命運,另外可以幫助醫師決定治療計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句話中的"早期",在醫學臨床上就是由分期來決定是否是"早期"。

現在來概略介紹一下口腔癌的分期方法,目的是讓一般民眾也能了解醫師是如何判定病人屬於第幾期,以及治癒疾病的機會有多少?或者存活率有多高?也就是病人的"預後"。

T:

T1: 腫瘤直徑小於2公分。

T2: 腫瘤直徑介於2~4公分。

T3: 腫瘤直徑大於4公分。

T4: 腫瘤已經侵犯口腔鄰近的軟組織如皮膚、肌肉、鼻部鼻竇,牙齦骨頭,或舌根部。不管腫瘤的大小。

N:

N0:摸不到頸部(脖子)的淋巴結。

N1:與腫瘤同側(如右或左邊)的脖子有"一個"淋巴結腫大,且小於3公分。

N2:又分N2a、N2b與N2c。

N2a:同側一個,3~6公分。

N2b:"同側"兩個或兩個以上,都小於6公分。

N2c:頸部"兩側"都有腫大的淋巴結,或者腫瘤的"對側"頸部出現至少一個,且都小於6公分。

N3 :不管是一個或多個淋巴結,只要是有一個"大於6公分"的淋巴結腫大 。

M:

M0:沒有遠處的轉移。

M1:臨床或放射線學檢查(如X光,電腦斷層或超音波等)有遠處轉移,常見於肺部、肝臟或骨頭的癌細胞轉移。

決定出個別TNM數據之後,就可判定期別(Stage),共分四期:

第一期:T1N0M0

第二期:T2N0M0

第三期:T3N0M0,或T1~3N1M0

第四期:任何大小的腫瘤加上有N2或N3的病變。或不管腫瘤大小也不管有沒有腫大淋巴結(及任何T與N),只要有M1(遠處轉移)即是第四期。

由以上的介紹,相信一般民眾對於罹患口腔癌患者經耳鼻喉專科醫師診斷告知之後,也可以自行判定是那一期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奇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