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口腔疾病與口腔癌 (9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劉耿僚全院演講口腔癌最新分期與治療準則→→點此後並以全螢幕觀看


奇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耿僚】

口腔癌患者手術與電療後避免牙關緊閉張不開口的處理方法 →→點此觀看

奇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耿僚】

正在傷腦筋明天的一台已經侵襲到舌根部的超大四期舌癌患者,全部舌頭切除後如何補破網?是照傳統由正前方下巴骨鋸開?或是由頷下區切入直搗舌癌,由下往上抵達目標,再由上往下拖出腫瘤?這留下的千瘡百孔開如何修補接合回去?

奇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耿僚/廖倩茹】

最近接連聽到電視新聞座談節目主持人鄭弘儀與台中全國廣播電台主持人天佑說出:「什麼?舌頭也會長癌症喔?」,讓我感到萬分訝異!原來還不少人對口腔癌如此陌生。台灣口腔癌中最常見的罹患位置就是舌頭!或許是因為我自己每天都在處理口腔癌患者,所以見多就不怪了?但是,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最新統計,口腔癌是男性最常見癌症中的第四名,更是青壯年(25-44歲)男性最常見罹患的癌症。近十年,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已增加2倍,每年約有5,400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2,300人因口腔癌死亡,為台灣男性所罹患的主要癌症中,發生和死亡情形增加最快者,而且發生的年齡越來越低。這顯示相關單位對口腔癌的防治宣導仍然不夠。導致口腔癌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抽菸、喝酒與嚼檳榔,但是慢性長期的口腔發炎與潰瘍也是常見的致癌因素。口腔癌也不全然是男性的專利,最近半年我們才治療了一位不抽菸、不喝酒也不嚼檳榔的22歲女學生舌癌案例,現在已痊癒,但仍須定期追蹤檢查。目前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研擬的「國家癌症防治計畫」中,宣導檳榔健康危害觀念與口腔癌篩檢即為首要的工作之一。民眾可就近到各耳鼻喉科診所或承辦口腔癌篩檢的醫療院所洽詢,必要時得轉介到醫院耳鼻喉頭頸科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

奇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口腔癌之臨床分期介紹

目前絕大多數腫瘤分期在國際上皆以TNM來進行腫瘤已經進行至第幾期之認定,其中T代表”Tumor Size”,即腫瘤本身的大小幾公分。N代表Node,即淋巴結腫大,代表局部淋巴結轉移的有無與大小。M代表”Metastasis”,即遠處轉移之有無。由TNM這三個參數來決定患者是第一至四期中(Stage I~IV)的那一期。

奇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一種癌症都有其一般與特殊的檢查與確定診斷方式,而進行切片或取樣經由顯微鏡下病理組織學的細胞型態診斷(由病理科醫師進行判定)則是各種癌症診斷必備的過程。所以對一個患者下癌症診斷絕對不可"口說無憑",一定得有病理學證據。口腔癌因為大多是位於看得到的地方(除了舌根部以外),所以儘早發現的機會實在遠大於其他癌症,為何還會讓它成為國內前十大癌症死亡率之一呢?由個人臨床經驗來看,最主要的原因有三:1 患者自己已發現口腔有異樣,卻還不願就醫檢查,總以為自己不會那麼倒楣;2, 就醫時醫師建議必須切片檢查,患者卻因為無知畏懼而拒絕;3, 經切片檢查確定後,卻又因為逃避、畏懼、否定與不信任醫師的心態而四處尋醫再診斷,或尋求偏方密醫,導致延誤病情。延誤癌症病情,等於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口腔癌的常見檢查方式可分為:1 口腔病變處局部切片檢查,2 消化呼吸道內視鏡檢查,3 頭頸部觸診與影像學檢查,4 全身可能遠處轉移部位的檢查。每一個口腔癌患者在接受治療前都應該徹底接受這四種檢查,才能決定最好的治療方式。

奇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口腔癌是國內男性增加最快速的癌症,衛生署國健局統計指出,國內口腔癌平均死亡年齡為54歲,較其他癌症死亡年齡早10至20年,是青壯年殺手;今年由於有菸捐挹注,國健局決擴大口腔癌篩檢,希望今年口腔癌的篩檢人數能由去年的60萬人,增加到100萬人。

奇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耳鼻喉頭頸專科【劉耿僚 廖倩茹】

 

奇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陳金龍/沙鹿報導

台中縣五十歲癌症患者陳志評,去年九月罹患口腔癌後,不畏抗癌艱辛,積極樂觀的面對病魔,治療過程中,他用寶特瓶製作成各種不同的燈籠。他說,得到癌症不能放棄,因為放棄等於歸零,一旦得到,要遵照醫師的指示,手術後按期接受化療,自有生機。

陳志評菸酒不沾,也不吃檳榔,但卻因為乳突瘤病毒侵入口腔黏膜上的傷口而造成感染,當時因為生活忙碌,他並不以為意,忽略了口腔內的危險病灶,直到去年九月,左邊臉頰嚴重腫大才到沙鹿鎮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看診,經醫師劉耿僚詳細診斷後,確定是罹患了口腔癌,且癌細胞已擴散到肌肉。

奇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掉進泥巴」 麻醉開刀才取出 2009年05月31日蘋果日報

【許佳惠╱台北報導】一名20歲護校女學生因臼齒太擠去拔牙,右上方最後一顆大臼齒拔到一半,牙床骨竟因太薄而裂開,導致臼齒往後上方移動,埋進牙齦與臉頰之間的軟組織,所幸及早轉診,經手術取出臼齒,才免於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醫師提醒,拔牙時一定要看見完整牙齒被拔出,以免異物埋在組織中刺激發炎。

罕見病例

奇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